终场哨声响起的那一刻,阿隆·内史密斯狠狠地把毛巾摔在地上。
这个动作被现场摄像机捕捉得清清楚楚,他涨红的脸和紧咬的牙关都在告诉所有人——这家伙憋着一肚子火。
103比91,步行者在抢七大战中败北,而内史密斯在比赛还剩4分多钟时就领到第六次犯规,只能坐在板凳上眼睁睁看着球队崩盘。
这个夜晚对于内史密斯来说简直像坐过山车。
开场时他像打了鸡血似的满场飞奔,防守端把雷霆的头号得分手缠得够呛。
那家伙想突破,他就横移卡位;想投篮,他就飞身封盖。
几个回合下来,对方明星球员愣是没在他身上讨到便宜。
可裁判的哨子就像跟他有仇似的,稍微有点身体接触就"哔哔"直响。打到第三节时他已经身背四次犯规,教练不得不把他换下来喘口气。
数据统计表上,内史密斯这场只拿了3分,但正负值+6却是全队最高的几个之一。这哥们儿在场上时,步行者每百回合能少丢8.3分。可这些漂亮数据都抵不过那个扎眼的数字——6次犯规。赛后更衣室里,他耷拉着脑袋坐在更衣柜前,汗水顺着脸颊往下滴。"真他娘的憋屈,"他嘟囔着,"老子拼死拼活防了一整场,结果最后时刻只能当观众。"
其实这已经不是内史密斯第一次因为犯规问题栽跟头了。常规赛阶段他场均2.5次犯规还算可控,可一到季后赛就刹不住车,场均直接飙到4.1次。要知道在NBA历史上,能在季后赛保持这种防守强度还不吃犯规的,都是像鲍文、托尼·阿伦这样的防守专家。内史密斯显然还差点火候,他的防守就像开足马力的跑车,速度快是快,就是刹车不太灵光。
仔细看看他的犯规分布就更有意思了。大部分都集中在补防和协防时,特别是对方打挡拆的时候。这哥们儿太实诚,看见队友被过了就想上去补位,结果不是被吹阻挡就是打手。有次赛后记者问他为啥这么拼,他挠挠头说:"总不能眼睁睁看着对手轻松得分吧?"这话说得没毛病,可NBA的裁判可不管这些,他们只认规则手册上写的条条框框。
步行者教练组早就注意到这个问题了。助教团队专门给他剪了防守集锦,重点分析那些没必要的犯规。比如第三节那次,对方后卫明明已经被逼到死角,他非要扑上去封盖,结果赔上个人第三次犯规。这种球放着不管其实也没啥,毕竟那个位置投篮命中率还不到三成。可内史密斯就是管不住这双手,用他队友的话说就是"看见球就想摸一下"。
犯规问题不仅影响了他的上场时间,更让球队在关键时刻少了个防守大闸。数据专家算过一笔账:季后赛里内史密斯在场时,步行者防守效率能排进联盟前五;他一下场,直接掉到倒数第十。这差距比步行者主场卖的玉米热狗和普通热狗的差价还大。特别是在抢七这种刺刀见红的比赛里,少个防守核心就跟打仗少杆枪似的,太要命了。
不过话说回来,内史密斯的防守确实有两把刷子。这赛季他对位防守的球员,平均命中率要比平时低4.7个百分点。那些以得分见长的球星碰上他,就跟美食家遇上食堂大锅菜——浑身不得劲。最绝的是他防三分的能力,经他盯防的射手,三分命中率能下降6.2%,这数据在全联盟侧翼球员里都能排进前十。
犯规问题说到底还是个经验活儿。NBA那些防守大师,像以前的巴蒂尔、现在的塔克,哪个不是从犯规大王慢慢练出来的?他们最厉害的不是防守多拼命,而是知道什么时候该拼命。该硬的时候硬,该软的时候软,裁判眼皮底下的小动作玩得贼溜。内史密斯要是能学会这手,凭他的身体条件和防守意识,绝对能再上一个台阶。
步行者管理层也明白这个理儿。夏天训练营里,球队专门给他请了防守教练特训。重点是教他如何在不犯规的情况下给对手制造麻烦,比如用脚步卡位代替上手,用身体对抗代替拉拽。这些细节看着不起眼,可到了比赛关键时刻,往往就是决定胜负的那根稻草。
新赛季马上就要开始了,大家都在盯着看内史密斯能不能突破这个瓶颈。要是真能把犯规控制在合理范围内,配上他那一手越来越稳的三分球,这家伙完全有可能冲击最佳防守阵容。到时候步行者的比赛可就有看头了——既能在进攻端拉开空间,又能在防守端锁死对手,这样的3D球员在联盟里可是抢手货。
不过现在说这些还早,内史密斯得先学会在场上"偷懒"。不是真偷懒,而是学会分配体力,知道什么时候该拼命,什么时候该收着点。就像老球迷常说的:"好的防守不是每个球都去封盖,而是让对手每个球都投得不舒服。"这话听着简单,做起来可不容易。
这篇文章想让大家都营造出积极向上又健康的网络环境,绝对不能有那种低俗的东西或者不好的信息。要是谁侵犯了别人的权益,就得赶紧联系我们,我们会尽快把事情处理好。
网配查配资-炒股指杠杆收费-配资门户-配资在线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